首頁>基層動態
4月15日清晨,春雨細密,重慶忠縣磨子土家族鄉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里熱鬧非凡。“聽說有大畫家來教我們畫畫,我以為是搞起耍(開玩笑),原來是真的!我一個筆都捉不穩的老太婆不但學會了畫畫,畫的畫還被鄉政府收藏了!”在磨子“土家畫鄉”首期畫工培訓班結業展上,農民畫工學員余善蘭拿起手機和在外打工的子女視頻通話,笑得合不攏嘴。
破題鄉村文化振興
忠縣磨子土家族鄉地處三峽腹地,是忠縣唯一一個少數民族鄉。作為重慶市1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之一,磨子土家族鄉從2021年起迎來了市紀委監委幫扶集團各成員單位真金白銀的政策和資金幫扶。民盟市委會作為幫扶集團成員單位之一,也開展了多次幫扶活動。
“民主黨派應充分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積極助力磨子土家族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民盟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蒙格麗說。
如何破題鄉村文化振興?盟員們積極行動。從2021年5月開始,重慶民盟畫院、文化委多次組織各區縣盟員到磨子土家族鄉調研與采風,創作了大量文藝作品。
“我們可以把綦江農民版畫的培育和運營模式移植到磨子土家族鄉來,打造磨子土家畫鄉。”調研中,重慶民盟畫院院長、綦江農民版畫創始人李毅力提出他的構想。在得到磨子土家族鄉黨委和駐鄉工作隊一致肯定后,民盟市委會又整合市美協、縣文聯和文旅委等力量,緊鑼密鼓地明確了實施方案和分工安排。
握鋤頭的手也能握筆
按照實施方案,磨子“土家畫鄉”首期畫工培訓班于4月12日順利開班。來自忠縣文化館、各中小學的美術教師及文化專干和農民畫工學員30余人參加培訓。
20名農民學員從20歲到70歲不等,平時他們主要拿著鋤頭種地或者在家做飯帶孫子,第一次拿起畫筆的時候很不自信,經過老師講解和鼓勵之后才用顫抖的手開始繪畫:從黑白草圖到吹塑紙刻板上色,家里的菜壇子、地里的西瓜、房前的花都成為他們描繪的對象……
培訓持續4天,農民學員們創作的《我家酸渣菜》《竹山新路》《竹山瓜甜》《磨豆花》等作品以大膽的用色、新鮮的構圖,生動表現了土家農村生產生活、民俗風情和綠水青山,展現出新時代土家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健康快樂的精神風貌。
結業展上用手繪、版畫等形式創作的40余件作品,吸引來了附近的鄉親和四川美術學院的大學生前來參觀。一時間,鄉親們的朋友圈和短視頻都被畫工培訓成果刷了屏。
文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為了鼓勵農民畫工的積極性,磨子土家族鄉黨委、政府收藏了11件優秀的農民畫作,并在結業儀式上向他們頒發收藏證書。畫作展覽讓學員們獲得了自信,紛紛表示下次培訓班還要來參加。
“讓欣賞美、追求美、塑造美成為磨子土家族鄉村文明新風尚。”磨子土家族鄉黨委書記盧東海說,畫工培訓的意義,在于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文化素養,美化鄉村環境。下一步,將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整體規劃,統籌推進,努力將“磨子土家畫鄉”打造為磨子土家族鄉文化振興的響亮品牌。
按照計劃,民盟市委會今年還將在磨子土家族鄉組織開展2-3期畫工培訓。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培訓培養一批優秀的農民畫工,可積累一批兼具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美術作品,然后通過策劃拍賣型畫展,讓文化帶來市場收益,提振土家畫鄉創建信心。磨子土家族鄉政府也表示,將開設土家畫鄉農民畫室,引入土家版畫游學基地、畫家寫生基地、土家元素文創產品定制等鄉村文化產業項目,不斷探索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通訊員 黃曉彥 記者 凌云)